法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,就是要走近群众,用群众的群言做好沟通工作,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,苍梧法院法官从和群众谈家长里短着手,积极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,让调撤率有了明显的提高。
5月17日,李某将欠自己钱的吴某告上了法院。承办案件的法官很清楚,对于乡里人来说,相互借点钱解燃眉之急是常有的事,对于这类数额不是很大的案件最好通过调解的方式予以解决,这样能促进当事人双方关系的缓解。
“吴某,听说你是在广东中山工作是吧,我表哥也在那里打工,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,现在外出打工很不容易啊。”“是啊,为了挣几个钱,我这几年在广东真的很不容易,东奔西跑,换了好几个厂……。”法官与被告背对背调解的话匣子就这样打开了。
半小时过去了。“法官同志,不多说了,我知道你的目的,我也知道欠债还钱的道理,但是现在我确实没那么多钱,你能不能和原告说一下,能不能分期偿还,减免利息?”
“李某,被告愿意还钱,但现在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,想分期支付,同时希望你能减免利息。你应该也知道吴某打工挣钱也不容易,家里上有老下有小,看你能不能站在被告的角度想一想?”
“法官同志,你说的我明白,大家乡里乡亲,要是他真心还钱,我可以让步。”
经过耐心的调解,原、被告双方顺利达成一致的调解意见。
(杨超雄)